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故事 > 斯塾文萃
【散文坊】宋小娟:一舞醉青绿,诗画绘江山
发表时间:2022-04-16     阅读次数:2966次     字体:【
图片

一舞醉青绿,诗画绘江山

文/宋小娟

图片

1


在大年三十的春晚,我和家人都被春晚《只此青绿》的舞蹈惊艳了眸光。她们一袭青衫,高耸着发髻,将《千里江山图》演绎得如诗如画。来自中国华夏的神韵,古朴清雅的气质,让我们国人感受到东方的美,那美无须珠光宝气的点缀,无须华丽服饰的装扮,只要清雅高洁的心,在淳朴的脸庞上折射出来,在清澈如水的眸光里流淌出来,就足够给世界一抹绝世美艳的倩影。

《只此青绿》在春晚上只选了一个片段,这个舞蹈是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节目伴着前沿科技让舞者以独步、静待、垂思等舞蹈语汇将《千里江山图》这部经典传奇演绎得“每一帧皆是画”。

初次让观众看到的“青绿腰”来源于图中叫作“险峰”的意象,是指山峰险要和陡峭的部分,而这个舞蹈动作却暗藏着舞者背后训练的艰辛和不易。

一舞醉青绿,用舞蹈绘出千里江山。“青山绿水,自与今朝长是醉。”我们眼中的锦绣山河,是那般苍绿青翠,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的端庄、沉静、冷冽在长裙曳地,挥袖生风中,舞出山水相依之感。我们即使坐在荧屏前,也被大中华的气概所震撼。

在一段舞步里,我们阅读着古老文明与现代化的情感冲撞,探寻着“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该画突破了黑白色调的水墨画,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青绿色交织出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气势。画中展现的烟波浩渺的江山,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和舞蹈有着共同之处,充满了韵律的美。2017年该画在故宫中轴线上的展厅全卷展出,引起大众的轰动和关注,甚至诞生了新词语:故宫跑。

这段舞蹈虽然未能让我们观众看到完整的段落,但是却从中感受到舞者表达群山层峦叠嶂的壮丽之美。女主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开篇用双袖下垂让我们想象到山的纹理,或山间飞流而下的瀑布。舞者们缓缓转身,就像一座山峰迎面而来,而缓慢出脚重心下移,让我们宛如看到山峦在动。我们可以从舞者们的不同造型的体态变化看到山的层峦叠嶂。

感谢编导韩真和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他们先是研究了《千里江山图》后又看遍宋代诗词、绘画,才将用时近1年8个月的舞蹈搬上舞台,让我们通过舞蹈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解读古人的沉稳与傲骨。这种古典的美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让我们隔着屏幕都感动得泪花闪烁。让大伙感叹舞者那如山的灵魂融入中国文化悠远的意境中,给人博大旷远的韵味。

“青绿”的舞蹈,以山水人文风骨,颂赞祖国千里江山,给人民视觉的盛宴。画面中可以见到青峰叠嶂,绿水隐现,在舞者的舞姿中可以看到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这个舞蹈曾经在16城巡演五十场。让《千里江山图》在千年历史中散发出宝石的光芒,展现出“青绿”的意象。那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入云的发髻,青绿刚刚映入观众的眸光,就让大伙“美哭了”。

青绿的服饰造型强调宋代崇尚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叠搭,犹如山峦起伏;裙型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形成山峦层叠之势,仿若画中的层林群山,色彩则提取了画中的头青与石绿,它们从画中来到我们的眼前,又再次回到画中去。青绿在宋画中静待沉睡千年,舞者以静将宋代绘画中的内敛、内收的基调,设计了“期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造型动作。举手投足间,将不语的青绿,演绎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尤其“青绿”的舞段,将画中陡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一股硬朗的、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当舞者的袖笼打开,怀抱的就是山河日月的气魄。领舞、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用舞蹈和语言告诉我们:“这段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的是大气磅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沉淀。”让青绿在望月中有了那种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状态。

我沉醉在舞者长袖一甩,上半身后躺,与地面近乎平行的高难动作,这个被称为“青绿腰”的舞姿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扉。让宋画的生命力像明月一样,揭开千年的红盖头,为我们展示出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美艳。

高髻青衣的少女们为春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用舞者的神韵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限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宋小娟,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区作协会员,雁塔区诗词学会会员,渌水诗社社员,秦汉文韵文学社社员。曾在《延河》《文学陕军》《西安晚报》《金陵晚报》《鸭绿江》等纸媒及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并获得多项征文奖项。


 
上一篇:【散文坊】黄月月:望江游
下一篇:【诗版图】陈典锋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