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故事 > 陕大文联
陕西大学生文化联盟|荣誉主席秦岩简介
发表时间:2022-02-17     阅读次数:2789次     字体:【
  • 秦岩,男,1967年1月出生,汉族,祖籍山东潍坊。原西安外国语学院旅游英语毕业,曾在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修。优秀媒体人、网站设计及运营专家、文化活动策划人。

    十余年来,秉承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觉自愿地从事陕西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先后自费投入数十万元创办了多个专门推介陕西本土教育、文化、艺术的公益网络平台,如:大型网络教育平台“第三起跑线社区”(2005年)、陕西文化教育网(2011年)、陕西文化网(2012年)、陕西文旅快讯(网)(2017年)、陕西戏曲网(2017年)、文化陕西APP(2019年)、陕西文旅商城(2019年)等,并任总编,亲自采编、推广运营。

  • 积极关注陕西文化建设,撰写并向民革省委会提交了有关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和社情民意材料数十篇,多篇提案、建议作为民革省委会集体提案出现在省政协会议上。

    现为陕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习联盟、民革陕西省委会文化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喜秦传统戏剧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阳光京剧联谊会秘书长、《陕西京剧与艺术交流》杂志副主编、《陕西地方戏曲概略》(暂定名)、《中国传统京剧濒危剧目秘本辑录》(暂定名)主编、陕西文言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策划人。

    2012年他策划创办的“陕西文化网”,以栏目全面(10个一级栏目,99个二级栏目,38个三级栏目),内容丰富成为全网知名的对外推广宣传陕西本土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网络推介平台。8年来,独立编发了文化资讯、书画篆刻、工艺美术、旅游、戏剧、曲艺、人物、民乐、民艺、民风、民俗、民歌、非遗、影视、鉴藏、教育、服饰、美食、建筑、考古、养生、原创文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宣传内容文贴、音视频文帖已超过11万篇,图片近1000万张。目前已成为“陕西文化百科”站点。

    网站自2017年始,先后与中国网、中华网、文汇报网、央广网、凤凰网、环球网、新浪网、腾讯网、58同城、赶集网等50家国内优质大媒体网站签署了主推流量置换协议,确保“陕西文化网”首页对外展现量达30万次/日以上。并以网站的名义招募了部分在陕留学生成为“陕西文化民间传播大使”,策划他们拜师陕西本土艺术家,学唱陕西戏曲,指导其在其地方和更广泛地区宣传陕西,使三秦文化传播得更远。目前,网站日均浏览量在10000人次左右。截止2020年12月底数据统计,累计阅读已近亿人次。


    陕西文化网顾问、知名作家、学者孙见喜先生在“三秦文化大讲堂”现场给美国留学生Benjamin Giaimo颁发
    “陕西文化民间传播大使”聘书

    留学生Benjamin Giaimo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讲解陕西文化并介绍陕西文化网

    陕西文化网2018年3月某日浏览量截图

    2018年5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2018世界新媒体大会”上,陕西文化网以其专注弘扬本土文化艺术的理念、详尽的网站内容以及不遗余力地对外文化推广,被大会授予“2018年度品牌影响力奖”。2019年11月17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陕西文化网荣获《中国商报社》《经济》杂志社评选颁发的“2019年度代表性网络媒体奖”。

    自2018年4月至2019年底,先后七次应时任省长的刘国中之邀,代表陕西文化网,参加“公民走进省政府”及“政务公开+”活动,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成为全省特获此殊荣的机构。

    2015年10月,策划、创办了一个使更多陕西本土文化精英、学者雅儒、非物质文化传承者,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传播思想、展示技艺的非盈利、非学术,普及群众文化的平台——“三秦文化大讲堂”。

    讲座在陕西省艺术馆多功能厅成功举办30余场,先后得到《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各界导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数字西北、央视魅力中国之陕西、中国网、中国文化交流网、西部网、陕西传媒网、大秦网、凤凰陕西、新浪陕西、陕西作家网等省内外70余家报刊、网站的报道。已成为本地区规模超大、内容超接地气、参与人数超多,扩散面超广的品牌群众文化讲座。2017年5月开始,“三秦文化大讲堂”,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中国文化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平台、数字文化网等进行全网直播或录播。其2017年6月10举办的“自古雅言是秦腔”讲座,当日在线直播收视人数达8万余人。后因各种原因停办。

    2017年6月,该讲座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厅推荐参评中国文化馆协会组办的“2017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风采展示活动。并列入“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整体安排”。同年10月,再由省文化厅推荐,入选参评省委宣传部组织的2017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2016年3月初,联合数十家网络媒体及文化机构,策划发起了“我给安康捐本书”活动。该活动从组织到实施,不到两周时间,仅通过网络宣传,数千人响应,捐赠人遍及半个中国,便为安康图书馆受捐近万本(册)图书,后被新华社客户端报道,一周内点击超过40万人次。

    作为文化策划人,曾参与并组织策划了,如“首届原创咪咕音乐人大赛”“第三届陕西省喜剧表演大赛”“第二、三届中国(西安)佛教文化博览会”“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及荀慧生先生诞辰115周年京剧周”“首届盛世长安花朝节”“‘醉美三秦 盛世长安’”诗文朗诵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风●秦韵长安诗歌周《畅想丝路》大型演诵会”,独立策划组办了“2017西安碑林‘溯本归源 汉风唐韵’”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等。2018年6月为延安黄龙县人民法院创意策划并拍摄的“我与宪法之童眼看宪法”,在陕西省法院首届微电影微视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微视频”;2019年1月,为黄龙电力局撰写“黄龙电力的2018”微视频创意策划书获得首肯;2019年8月,为黄龙县文化馆编纂“黄龙猎鼓非遗申报书”等。

    mmexport1500101767231.jpg

    2017年初,又创办了“陕西文旅快讯”PC端与手机APP平台,方便网民更便捷地浏览陕西文化旅游方面的资讯。

    鉴于目前全网尚无一家系统全面地介绍省域地方戏曲的门户网站,2017年初,又创建了“陕西戏曲网”及“今日头条·陕西戏曲快讯”。将陕西省境内目前现存的40余种戏曲、98%以上的地方曲艺,以及省内戏曲名家新秀等逐一囊括介绍。目前已成为外界了解陕西地方戏曲的重要窗口之一。

    2018年底,为了搜集、整理、抢救、研究陕西省域内濒危小剧种的相关影像、图文资料,以及将我省特色艺术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和手段,做广泛地传播和交流。他自觉自愿地秉承弘扬和传播陕西本土文化艺术的责任,聚合了省内数十位文化学者、作家、戏剧人、老艺术家、民间艺人,成立了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做为业务主管单位,陕西省民政厅批准的首家以地方戏剧为研究对象的省级民间社会组织——“陕西省喜秦传统戏剧文化研究会”。并被选为首任会长。凭借他多年来在媒体圈的人脉和关系,研究会成立的新闻报道有60余个站点相继转发。从此,他为调研陕西省境内民间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足迹遍及省内大部分市县。编撰的《陕西地方戏曲概略》(暂定名),对陕西境内40余种地方戏曲逐一梳理介绍,目前已成稿近30万字。参与了《中国京剧尚派精品剧目集成(首辑)、(第二辑)》(已出版)的整理、编录工作。2019年11月在西安策划组办了“陕、蓉、豫、津四省市京剧票友联谊演唱会”。2019年12月,应邀在长安大学研究生院做了“短聚梨园 遇见长安”专题讲座。2020年至2012年新冠疫情期间,为抢救京剧即将失传的传统剧目而整理了《中国传统京剧濒危剧目秘本辑录》(23万字),录入、校对完30余出全本戏及折子戏,及《<谈史说艺话梨园>——王筠蘅、王熙苹艺海春秋》一书(23万字)。

    2019年7月始,为了多渠道利用网络宣传陕西的文化与艺术,为非遗传承人、手工匠人展示其作品多一个平台,策划创办的“文化陕西”APP和“陕西文旅商城”陆续上线。

    2019年10月,组织策划的“陕西文化网新媒体中心”开始运营。该中心利用旗下50余个新媒体图文、视频账号,成为更广泛宣传推介陕西本土特色文化、艺术的新平台。

    作为民主党派中的一员,积极关注陕西文化建设,足迹遍布省内大部分市县,调研撰写了“关于关注陕西濒危地方传统戏剧的发展和保护”“关于建立“陕西省地方戏曲博物馆”的提案”“关于建议设立‘陕西省非遗文化产业基金’的提案”“关于建议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开设‘陕西非遗文化大讲堂’的提案”“关于开展特色‘非遗文化’推广宣传系列活动的建议” “关于促进陕西地方戏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加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流域(陕西段)地域戏曲文化”“关于建立‘陕西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提案”“关于建议‘保护陕西省京剧院国宝级老戏服’的提案”“ 关于‘抢救性摄录戏曲老艺人谈史说艺’的提案”等,其中已有数篇成为近年省民革向“省两会”提交的重点集体提案或大会交流材料。

    2019年4月11日,《各界导报》记者吴军礼刊发文章——“秦岩:传统戏曲濒危剧种急需抢救”。2019年5月24日,《阳光报》记者范启彬、王梦颖参访后,编发整版文章——“秦岩:地方戏曲生死攸关 抢救传承迫在眉睫”,对陕西小剧种生存现状和其本人做了一定的报道。2019年6月、7月,两次受邀走进西安旅游交通广播电台直播间,对省内地方戏曲状况接受电台专访等。

    20201221172142.jpg

    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多次受邀走进高校,就陕西非遗文化及陕西地方戏曲与师生面对面交流。面对西安大学生对陕西本土文化和历史了解匮乏,大多数还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现状,2020年底,为了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好地了解陕西特色文化和艺术,他特受邀担任我盟荣誉主席,组织我盟成员在大学校园内,通过演讲、辩论、表演、写作、竞赛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兴趣和潜质,引领他们中的积极分子走进多家文化艺术机构,通过走访、座谈、交流、学习等方式,参与各种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文化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在陕的素养,努力将此打造成独具陕西特色、宣传陕西文化的新兴群体。2021年5月开始策划“探寻‘周秦汉唐’”文化活动,并开设网络课堂——斯塾学堂,引领大学生群体将这四个超具代表性的朝代中文化、历史相关内容逐一探寻。并指导大学生通过自媒体、抖音等平台予以传播


 
上一篇:通知
下一篇:十五届陕大文联理事人员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