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你好!辩手》||龚梓

你好!辩手
第一期
辩论访谈—龚梓
本期嘉宾:龚梓
远山鹿鸣网辩俱乐部创始人
广西民族大学校辩论队教练

Q: 王博雅 A:龚梓

Q&A 01
@王博雅:
您感觉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性格,或者感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龚梓:
我觉得,在接触到辩论的前后,尤其是不断深入接触辩论之后,我整个人的观念和性格是有蛮大的一个改变。它会让我逐渐变得越来越用理性去看待这个世界。学会去当一个人和我的观点不太一样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包容别人。我很明显的感受到,随着接触辩论越来越深。当我发现有人跟我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个时候我更多的是一种好奇,想要跟他以交流的心态去了解他的故事和人生经历,以及为什么他会这样子去看。在交朋友方面也会更加多元的,不会去明确的去区分哪一种人是我喜欢的、哪一种人是我不喜欢的,甚至是对于那些跟我不同观点的人,我都会很想要以更开放的一个姿态去交流和了解彼此。
所以你问我,现在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给几个关键词:理性、开放、乐观。
Q&A 02
@王博雅:
是的,可以看出来,辩论它有时候带给我们的,其实不仅仅是履历,更多的是一些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灵魂的碰撞,也其实是我们很多人打辩论的一个初衷。那么您可以分享一下您的辩论经历吗?
@龚梓:
这可能有一点说来话长。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来谈。
第一个阶段是高中、大学的阶段。我把高中跟大学放在一起,是因为我高中接触辩论,也就是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那时还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活动,学习的资源也是非常匮乏。所以在2011年到2015年,是属于自我在探索辩论怎么发展这样一个过程。因为那个时候有时代的一些原因,信息是比较闭塞的。再加上比赛也是非常的少,能看到的这一些比赛视频、包括一些课程复盘等等的也是非常的少的。虽然当时的条件比较困难,但是能够找到的所有的辩论赛的视频我都有认真的去看。恰恰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下,可供学习的资料和渠道太有限了,所以我能把握住的这些辩论视频。能够有限的加到一些学长学姐的微信、去问他们问题的机会我都会非常的珍惜!我很感谢那一段时间。正是因为它的这些视频比较少,所以每一个我都会非常认真的看。几乎现在网上能找到的辩论赛的视频,我都是认真看过很多遍的。由于看的太多了,他们每一个就从立论到质询到自由辩的很多细节我都是记得住的。我很感谢那一段时间的沉淀。
在那段时间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向外求助的渠道太少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辩题跟现在也是非常不同。那个时候,基本上每道题目。都是原创题。你拿到那道题的时候,你就像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由于你根本没有办法向外去求助,所以只能逼迫自己思考。因为如果你不思考、没有更好的想法,是没有办法说服评委去赢下比赛的。那五年虽然说时代有局限性、向外求助的这样的渠道也很少,但是,一方面,我有认真的去把仅有的资源把握住;另外一方面是,在没有资料包也没有视频的时候,我逼迫自己去思考。所以我觉得,我们那一代的辩手的思考能力是要比长期不鞭策自己去锻炼的思考能力的选手强很多的。这是我觉得我辩论上的第一个阶段。它算是成长期。
我觉得更低谷的阶段在于我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从大三一直到研二。按理来讲,一个辩手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辩论了,大一大二的时候也开始积蓄了力量,到后面就发光发热。但其实每个人的辩途未必是一帆风顺的。当时身处于广西南宁,几乎没有任何的对外交流、对外比赛的资源,那个时候网辩还没有如今如此兴盛,主要还是打线下赛,但是问题就在于根本就没有比赛机会。有一些远在新加坡的、澳大利亚、北京的比赛,他们也不会邀请一个偏远山区的一个学校作为参赛队。所以我辩论的第二个阶段是非常的迷茫,我觉得也是最低谷的时期。那个时候的低谷不是来自于输比赛,而是来自于一种更绝望的困境,根本就没有比赛打。
所以在那个时期,我很大程度上淡化辩论,是没有再打比赛的,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业和工作实习等等的方面。幸好的是,我没有完全的淡出辩圈,有在帮助学弟学妹带队。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有在不断思考辩论这件事情的。
来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我研三的时候。我和主流辩论圈真正接轨就是在我研三的那一年。2021年,才是真正的华语辩论世界杯的各个赛区全面的铺开。南宁赛区正好在前一年才成立,然后我们广西民族大学获得了南宁赛区的冠军。所以我们有了一个机会,去打华语辩论世界杯的附加赛。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是5、6月,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学业上很忙,再加上当时也有实习等各方面的事情。但是我非常珍惜那一次机会,因为这可能就是我之前辩论时代的一个梦想—想和世界级强队交手。那么最终这场华语辩论世界杯附加赛侥幸赢了,我们进而获得了当年参加世界杯总决赛的席位!并且之后,我们紧接着就又到了新国辩资格赛的邀请、华夏杯国际华语辩论锦标赛的邀请。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我研三毕业的那一年。
也恰恰是在2021年的那一年,我逐渐认识到了可能只是靠自己学校去培养辩手,是不太能够跟上主流竞技辩论圈的节奏的。在2021年的时候,我创办了远山鹿鸣的这样一个网辩队。我创办的初衷比较简单,就是要凝聚一群对竞技辩论有高度热爱的人,以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为己任的这样的一群人。他可能在不同类型的辩位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大家一起去交流,一起去成长。这就是我创办远山鹿鸣的初衷。
这大概是我辩论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那五年,我自己处于一个成长期,虽然没有太多人能帮我,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跟积淀,有积累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第二个阶段是比较低谷的,是完全没有比赛打。但是所幸我没有完全的放弃辩论,我有在帮助学弟学妹和我自己的母校成长;第三个阶段是可能是一个转折,无论是对于我而言,还是对于我的高校而言,对我现在运营的网辩队而言都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直到现在,我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但我仍然有在参与辩论活动。现在于我而言,辩论已经是人生中不能轻易割舍的一部分了。
Q&A 03
@王博雅:
远山目前的付费服务,是以付费模辩和带队教练为主。很多我们西安地区的小伙伴想问的问题是,远山后续会有一些新的服务吗?
@龚梓:
是的,远山目前的付费服务是主要是三个。第一个是付费的带队,是派遣我们安排一位带队教练为大家的单场比赛做全场的指导。第二种是付费的模辩。我们派出的辩手他的素质会更强一些。第三类是付费答疑。答疑其实有点类似于带队,但是他可能更倾向于不需要教练全程带队、帮忙去改稿件等等的问题。比如有单个攻防的问题,那可以通过去询问教练答疑解决。
接下来新的服务还在商议中。随着现在整个辩论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关注到过往的辩论,更多的是强调队伍的发展。会去以队伍的成绩、队伍的成长去衡量每一个人。但是其实发展到现在,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到辩手个人的成长。那我们这一项辩论服务其实是针对于辩手个人的。我们会去听一个辩手自己的五到十场比赛。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以提供一些solo赛。然后通过去听和接收这一位辩手的比赛,去评估辩手目前的优势、短板,制定未来的成长跟发展的计划。这一方面是我们派遣教练,他会是顶尖国际赛的一些主力,甚至是评委级别的人,针对辩手去评估问题和成长。那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所提供的后续计划会非常的细致,不会是笼统的说“你要去加强你的总结”,而是提供非常具体的方法论,比如说反攻需要怎么样去提高,我们会把需要去看哪些视频、这些视频你要怎么样去看、怎样训练自己都列出。辩手个人优化建议,我们可能在今年寒假的时候推出这样的服务。
Q&A 04
@王博雅
那么我想问一下学长,对于学校辩论资源很匮乏,可能还没有真正开始就要退役了的辩手有没有什么建议?
@龚梓:
我的建议有两个。第一个是,不要放弃自己的学校。比如说有学弟学妹当他们也很热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经验给他们,把我们手上能够去联系和牵动到的资源给他们。我们做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放弃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也不要盲目的去制定难以企及的高目标,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些阶段性的规划。比如对于绝大多数高校队伍而言,我认为都应当首先着手建立并完善校队的章程和规范,它可以涉及招新、培训、违规及追责、荣誉等。我们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做好的话,这个队伍的发展它就会避免一些“灭顶之灾”。我认为章程和规范是非常重要,足以决定一个校队能不能很好地长期发展的一步,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很少有人有意识的去着手去做这些方面。队伍在规范的制度之下去运营跟发展,基本上两三年之间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对于辩手个人的方面,尤其是对于辩论欠发达地区的辩手而言,大家还是应该去积极的去参加一些网辩队。我建议大家,只要有面试的机会,都尽可能的去试一试。另外一方面是,地区之间大家可以有一些集合。我们可以在集合多个学校,一起组建成一个哪怕不是一个网辩队,只是一个零散的这样出去打比赛的队伍。我都会觉得是比较好的一个发展方式。
对于个人的话,除了打比赛之外,大家更应该去利用好现在这样的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可以在B站上能搜到有很多的,首先像新国辩这样高质量的比赛视频,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还有现在很多的优秀的辩手,他们有制作关于新国辩这些高质量视频的复盘,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学习的东西。对于自己,也不要放弃。思考是打比赛更能够促进辩论提升的。因为辩论不是只是你要在场上去讲,而是你要能够讲出内容。它归根结底是需要思考和内容输出。
Q&A 05
@王博雅:
您是如何在工作的压力中,同时兼顾到辩论?或者说是您是以什么样的信念,然后支撑您在辩论道路上耕耘至今的?
@龚梓: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大家有点惊讶。我觉得不是我的信念支撑我去辩论。而是真的步入社会、步入工作之后,是辩论在优化我的生活。我想表达的是,当你真的爱这一项活动的时候,这个活动之中有很多你想要跟他们继续去交往的人。不断的去思考这件事情本身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爱好,只要能够从这个活动中获得正反馈、获得快乐,获得好的体验,就可以在一生中长期的去坚持的这样的活动。
在大网辩时代拉开序幕之后,即便是你现在已经从学校毕业也依然可以打网辩,你依然可以带小朋友,你依然可以当评委。甚至继续去帮助你的高校跟他们一起去打比赛。毕业然后被迫退役,这个事情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只要你想打。只要你觉得这个事情有趣,你完全就可以去坚持他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工作本身是蛮苦蛮累的一件事情。在真的进入了工作之后。打辩论和朋友的一些交流反而成为了那生活中温馨的场景。这个事情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远山现在总队员是有120多人,有三分之一的队员都是工作族。这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感受,其实能够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的打辩论本身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这些兴趣爱好的支撑,你的生活中只剩工作的话,那人生跟生活反而是更加无趣的。
Q&A 06
@王博雅:
我们下一个问题是您在打辩论期间有没有遇到就是对您影响特别大的一位朋友或者前辈。
@龚梓:
如果你一定要挑一位的话,孙雨潇同学。因为她和我是同一个学校的,我们从最开始一起去管理院队,然后到一起去帮助校队。到现在我和她又一起在运营远山。算是从最开始的出发点。一起携手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个人。
Q&A 07
@王博雅:
您想对当时还在起步的自己和广民说一句什么?
@龚梓:
非常的感谢当时的自己没有完全放弃辩论这项活动。也感谢当时的学弟学妹!我觉得这个事情是一个相互的。当我们作为前辈,能感受到学弟学妹对辩论的热爱,对于校队的责任的时候,我们也会更愿意回来帮助他们。可能也是这样的,学弟学妹的热爱跟责任,再加上自己的当时的一点坚持。在这样的一股力之下,最后我们就现在能够把无论是校队还是网辩队都做得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