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长故事 > 陕大文联
2023三下乡/砥砺奋进,铸就伟业 贯彻红色精神,实现人民幸福
发表时间:2023-09-01     阅读次数:1770     字体:【

2023三下乡/砥砺奋进,铸就伟业

贯彻红色精神,实现人民幸福

——机电工程学院走进化子坪镇,了解红色神与乡村振兴政策

为探寻国家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政策为人民带来的改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砥砺奋进,铸就伟业”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6日赴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化子坪镇进行走访调查。

图 1 队伍到达化子坪镇合照

化子坪镇地处安塞区西北部,东与坪桥镇接壤,南与建华镇相邻,西与招安镇毗邻,北与镰刀湾镇相接。化子坪镇内百分之六十的本地户籍者长期居住于化子坪镇。常住人口中,中年人群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百分之五十,其中有较多人属于个体经营者,少部分人为农民和国家编制人员。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关于化子坪镇居民对红色精神的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延安精神较为了解且对其非常重视。

图 2 吴海辉前往居民处调研

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重要革命精神之一。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指挥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延安精神作为重要革命精神之一被纳入其中。

延安精神自诞生起,便与延安这片土地无法分割。在这片土地上,人民学习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在过去,延安精神是人们抗击倭寇的利器;在当代,延安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镰刀和锤子”。政府人员更是将延安精神与脱贫攻坚政策相结合,努力让化子坪镇摆脱贫困镇的头衔,“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多数人富起来”在这里得到了实现,政府积极推动体量较大的农户组织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与发展科学合理的畜牧业养殖,使得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升。

图 3 延安精神宣传图

队伍同时对化子坪镇的乡村振兴政策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现三农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的基础设备并不完整、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其中农村环境受到污染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问题较为严重。首先,政府应优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较严重和经济发展迟缓、经济来源单一的问题。其次,政府需增多社区活动与生活知识科普,以此来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最后,由于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青年大多选择搬离农村,化子坪镇未来发展潜力不足。政府应努力解决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欠缺活力、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设施缺乏等问题,促使更多的青年人留下来建设家乡。

图 4 化子坪镇新旧对比图

虽然化子坪镇发展仍有不足之处,但是近年来,化子坪镇的发展突飞猛进:交通更加便利,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收入略有提高,环境改善良多等,人民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图 5 王若楠在街边采访居民

团队还对当地的扶贫主任张志思同志进行了访谈,了解政府人员在当地扶贫政策中做到了:县政府统一组织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另对农户进行专项培训、对贫困户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并给予对农产品销路问题的帮助、对养殖户进行材料上的帮助、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同时,做线上工作的政府人员做到了: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对农产品在网络宣传、调节农户之间因个体差异产生补助不同的小矛盾。在帮扶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可自行转农户或养殖户,并对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一年三次的免费体检。

图 6 吴海辉、刘宇星与扶贫主任之间的谈话

共同传承红色精神,落实脱贫攻坚。将乡村振兴任务与发扬红色精神有机结合,为乡村带来真正的变革。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铭记历史,感恩先烈,坚定信心,共同努力,让每个乡村都充满希望和活力!让红色精神与脱贫攻坚政策相伴相随,共创美好明天!

撰稿:吴海辉 图片:徐梓涵 编辑:刘嘉瑶

 
上一篇:西医学子三下乡|民族团结我践行 我为家乡做贡献
下一篇:【社会实践特辑】青春有你,绝不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