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暖山阳 权利护航”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山阳开展普法宣讲活动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根据中共中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精神指示:“改进创新普法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立健全立法工作宣传报道常态化机制,对立法热点问题主动发声、解疑释惑。”加强并创新对乡村地区的普法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为推进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并为山阳县特定人群普及相关法律,增强法治观念,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三下乡”专项团队“西法携阳”,赴山阳县开展普法宣讲与实践调研活动。

山阳位于陕西东南部,与湖北十堰市郧西县接壤,是镶嵌在西武经济走廊上一座重要的节点城市。山阳县老幼人口所占比例较大,且作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为老年人、未成年人、体育生普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今山阳县切实坚持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动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统筹指导,重抓落实,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对于团队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有很大帮助。
今年8月,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谭堃老师带领团队成员集中在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碑、山阳红色教育基地、山阳党史宣传研究中心、山阳县人民法院、山阳县人民检察院、司法局、山阳县袁家沟村及村委会,关上村及村委会,老沟村,冯家湾村、下桃园村、马家沟村,天竺山镇三槐村(山区)、山阳县团委、山阳县政府、乡村振兴局等二十多个单位开展普法宣讲与实践调研活动。
8月4日,实践第一天,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和山阳县党史宣传研究室李刚主任的指导下学习山阳县历史悠久的革命文化与革命传统。当天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碑与遗址。在李主任的讲解下,成员们了解到:1935年4月中旬,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山阳县袁家沟口村成立。程家盛任主席,阮英豪任副主席,许祖德等9人任政府委员。在学习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当地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后,成员们钦佩于那个年代共产党人带领山阳县人民同反动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李主任语重心长地告诉成员们:“这是书写和平年代的血泪英雄史,是我们不能忘记、不敢忘记更要坚定弘扬的革命传统史。”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前往山阳红色教育基地、山阳党史宣传研究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在山阳县袁家沟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曾猛的讲解下,成员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并于革命先辈们生活环境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革命年代大公无私、英勇乐观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而墙上铭刻的简洁有力的文字,是硝烟烈火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英烈精神的真实写照。穿越历史的硝烟,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山阳县的光辉历史,更是将为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革命先烈视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8月5日上午,成员们来到了山阳县人民法院,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就当地法治建设现状与副院长李杰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李院长说,为人民群众普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18年党中央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乡村”的议题,议题中谈及,推进乡村的法治建设,对于我国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农村普法是乡村法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必须以新时代的要求为目标,理清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法的内在逻辑,夯实其理论基础,解析乡村振兴对农村普法工作的时代新要求,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农村普法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作,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社会任务。我国普法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团队迎难而上,根据山阳的实际情况开展此次普法活动,并将普法落到实处。成员们认真聆听李院长的讲话,并期望为法治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日下午,团队前往当地的人民检察院和司法局,并在检察院办公室主任耿鑫和司法局副局长徐强的带领下进行了基本的参观。途中,耿主任和徐局长对当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成员们得知,新时代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的重难点是农村社会治理,而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三治一体”思想,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农村普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也是整合农村社会关系的载体。现在农村社会凸显的矛盾问题,往往是法治建设和乡村传统治理没有较好融合而演化产生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的“自治”、“德治”,正是对这方面的补足。因此,普法工作要转型才能发展,才能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听到耿主任和徐局长的深入见解后,成员们对当地的法治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普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有利于之后几天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8月6日,团队走访了山阳县户家塬镇关上村,该村是著名的养殖基地,位于山阳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左右,全村495户1619人。在山阳县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关上村党支部书记陈新涛的带领下,成员们拜访了山阳县森泰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镇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全国新先进模范陈立镇的林麝养殖基地。
林麝分泌的麝香俗称“软黄金”,一克麝香比一克金子要贵很多。关上村发展林麝养殖有三个条件:一是这里环境好,非常安静,林麝生性怯懦胆小,害怕惊扰,喜欢这样安静的环境;二是林麝喜欢吃的十多种树叶子,关上村都有;三是养殖户取得了合法手续,且养殖多年,具备一定的技术经验,养殖成活率较高。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林麝养殖成为了关上村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林麝要吃树叶子,我们每天都要收购很多,一般农户我们收购一斤是5毛钱,对贫困户收购一斤6毛钱,另外,我们现在扩建林麝养殖厂,请的都是贫困户来干活,大工一天150元,小工一天100元,干一个月也挣三四千元。下一步,我们还计划让贫困户在自己家里养林麝,不断增加他们收入!”陈立镇说道。



8月7日,经过三天的实地调研,团队发现村中大多老人和儿童对法律知识不够了解,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一个也不能少,法律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农村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对于儿童和老人的法律普及又是农村法律普及的重中之重。“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信,信了没人做,做了不情愿”,是当前我国农村普法的普遍现状,有些家庭老人的学习能力有限,法律知识储备量较少,遇到法律问题也不知该怎么解决。针对此现象,在陈新涛书记的帮助下,成员们走进村民家中,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援助。陈书记相比成员们更能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因此,跟随陈书记让团队成员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成员们同老人坐在一起谈心,并为他们答疑解惑,在和老人的沟通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他们朴素的善良与美好,在帮助其认识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权方式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生活上的知识和技能。普及法律之余,团队成员也为老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上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村民们表示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陈书记也表示接下来会继续配合我们开展普法工作,希望更多村民能养成法治思维,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陈新涛书记对成员们说:“我也认识到对农村未成年人和老人群体普及法律知识是一项艰苦漫长的工作,必须集结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我们需要改进教育方法,利用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在网络普法平台上为其灌输法律知识,使之具备法律意识。只有使农村群体树立法治观念,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成功的保障。你们的普法宣传也促进了我们乡村的法治意识普及。”




8月8日,团队来到了山阳县养老院为老人们普及法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员们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题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从“赡养与扶养”、“社会优待”、“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展开,以案释法,让老人们能深入了解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此外,团队也了解到老年人群体因为防范意识薄弱,容易陷入保健品和网络购物的骗局,导致自身权益受损。为此,成员们又特别准备了反诈骗宣讲,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认可。

紧接着团队在山阳县小学调研,老师介绍到,目前普法活动已经融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群体参与普法活动的积极性很强。团队成员向在场学生和老师分发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画册,并提出了新的建议:将普法宣传融入趣味小故事、画册和普法情景剧中。在场学生对这个提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向成员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修《体育法》是我们普法的一大重点,该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是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体育法》规定,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学校必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且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团队三下乡期间正值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召开,这是陕西省规格最高、项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的综合性运动会,于2022年8月6日-8月11日在榆林市举办。因此,团队选择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去体育运动中心开展普法宣传并进行《体育法》有关调研。
山阳县体育运动中心是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田径场、游泳馆等,其建成的拆装式户外游泳池,属全省率先推广实施的示范点建设项目。此外,体育运动中心内设灯光篮球场、网球场和滨河南路十里健身长廊,可见山阳县对体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同时,山阳县群众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该县建成了县人民广场、翠屏公园、苍龙山公园、体育大道等城区全民健身场所,并先后实施了18个镇(办)、7个社区、163个村、35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农体工程建设,镇办健身器材配送达到全覆盖,村级健身器材配送率达到68%。




在实践活动的第六天,为扎实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普法宣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浓厚学法氛围,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团队来到了山阳县人流量较多,群众基础较好的人民广场,借助广场现有的功能体系,开展普法活动。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完善的想法,团队成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在其协助下完成了场地的搭建。将法律宣传立牌及宣传摊位布置完毕后,成员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传单分发,一队负责为群众进行系统讲解。广场上有很多老人、小孩进行晨练活动,团队向他们重点普及了《体育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与其深入交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法律知识,实现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与社区群众的“零距离”接触。





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以及普法宣讲,团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脱贫的艰辛、山阳县的发展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生法律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依靠自身专业知识,用实践之脚步,青春之热血,为走出一条全民知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法治发展道路,不断进发,为乡村法治振兴作出更大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上,中国的未来要靠我们!我们也一定会不负所托,发奋学习、顽强拼搏,力争在时代的洪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乡村法治振兴,我们在路上!




